近日,实验室博士生徐忆航顺利结束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(NUS)为期半年的交流学习。这段经历不仅让他在学术科研领域取得显著进展,更让他深入体验了新加坡的校园生活与多元文化,为未来的学术与人生道路积累了宝贵财富。
在学术科研方面,徐忆航完成了论文《Leveraging Multi-Task Learning to Fine-Tune RoBERTa for Self-Admitted Technical Debt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》的撰写,并于2025年5月7日正式投稿至Elsevier的The Journal of Systems & Software,该期刊为JCR 1区的权威系统软件类期刊。这项工作探索了多任务学习框架下对RoBERTa模型的微调策略,旨在提升技术债务识别的自动化与准确率,属于他研究方向上的一次系统性推进。其次,他还完成了论文《Technical Debt Worth Admitting: Dataset and Detection Approaches》的返修工作,并将其投稿至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,这是中科院1区的TOP期刊,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和认可度。
此外,徐忆航还加入了董劲松教授的研究团队,深度参与NUS在软件工程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前沿研究,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博士后、研究员及博士生紧密合作,拓展了国际化学术视野。期间,他积极参与NUS举办的学术活动,与全球青年学者交流思想,收获了诸多科研灵感与方法论的启发。


NUS的校园生活让徐忆航印象深刻。他评价了NUS自由而高效的学术氛围,尤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空间设计,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。同时,他与NUS计算机学院辅导员Anna Gunn建立了深厚联系,对方的热情帮助让他快速适应了异国学习环境。课余时间,徐忆航还走访了南洋理工大学、义安理工学院等多所新加坡高校,深入感受当地教育体系的多样性与创新性。


新加坡的多元文化也为徐忆航的交流之旅增添了独特色彩。他亲身体验了印度族群“席地而坐、围圈而聊”的社区文化,参与了华人社区热闹的春节庆典,更在圣诞节期间感受了不同族群共庆节日的和谐氛围。这些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文化包容与种族和谐的重要性。此外,徐忆航还利用周末探访了福康宁公园、武吉巴督“小桂林”等历史人文景点,并在圣淘沙环球影城、鱼尾狮像等地标留下了足迹,全方位感受了新加坡的自然风光与现代魅力。


回顾这段经历,徐忆航对实验室和NUS的培养与支持充满感激。他表示,将把交流期间的所学所感融入未来的科研与生活,继续深耕专业领域,同时以更开放的心态拥抱未知挑战。他也鼓励学弟学妹们珍惜交流机会,勇敢走出舒适区,在跨文化环境中拓展视野、提升自我,为人生书写更多可能。
徐忆航的新加坡之旅,是学术追求与个人成长的完美交融。他的故事,将为更多学子探索世界、追求卓越提供动力与方向。